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開車出行,學車似乎成為了潮流,許多人輕輕松松就拿了本,可還有一部分人卻總是掛科,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分析一下為什么吧。
學車為什么容易被吐槽呢?學習開車并不像很多證件考試那樣要經過長時間專業化的封閉式學習,它們的門檻很高,所以就算合格率低也沒法引起大眾情緒的漣漪。但學車就不一樣了,作為一項社會化考試,它的受眾包含所有成年人,因而也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圍觀和吐槽。
一、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開車
我在知乎曾看到過一篇文章,叫做:我從月薪三千漲到三萬,為什么學車我卻學不會。文中列舉了當事人如何優秀、學車如何辛苦、如何努力,結果換來的卻總是失敗。那么這是為什么呢!病名為“沒有興趣加上手腳眼不協調”。
完成每一件事情都需要我們內心擁有某種情緒或信念來支撐,而興趣則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之一。很多人完全依靠興趣就能在某個領域成為專家,沒有興趣當然也能學習,只是過程會感到相當痛苦。這位女生大概就對開車絲毫不感興趣,在學車的過程中也完全是以受苦的方式被動學習。
這就好比是一群毫不喜歡足球賽的女生,卻因為要取得球員資格而不得不在一場球隊考核中打贏比賽一樣。其結果如何可想而知。在錯誤的道路上狂奔,結果只能是越走越遠。
二、到底有沒有努力
不感興趣并不妨礙學習,就算不喜歡開車,還是有很多人能夠拿到駕照,只是在不感興趣的背后只怕還隱藏著更多。諸如不主動學習、不夠努力勤奮、沒有認真鉆研等等。而背后付出多少汗水只有自己知道,身邊有太多人只是假裝勤奮而已。
自己努力了多少,到底有沒有認真練習,長期堅持了沒有,這些都是學車所必須要具備的。不能因為它簡單我們就忽視了練習中的努力,任何事情一定是相互作用的。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問一問自己,是不是努力的還不夠多。
三、我到底適合開車嗎
開車過程中考驗的是眼手腳并用的能力,在這一點上男生稍強,女生稍弱。在一個項目操作中不僅眼要看到,手要操作方向盤,腳也要控制好剎車和油門,這是對綜合的反應能力的考驗,考試之中展現的只是冰山一角,實際駕駛環境中比這要復雜得多。很多時候,學不會開車并不是你的錯,也不是自己不夠努力,只是因為眼手腳無法并用,反應能力不足,只是自己不適合開車罷了。
四、怎么辦
1. 降低操作難度,改為學習自動擋。自動擋要比手動擋難度低好多,女生們如果實在覺得學習手動擋太痛苦可以學習自動擋,從此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學車了。
2. 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針對性改進。比如可以培養自己開車的興趣啦,學車的時候更認真,然后是更多的練習啦。
3. 與其這樣痛苦,不如就此放棄。這個選擇也算是最差的一個了,畢竟錢都花了,可是不放棄只能繼續痛苦,也沒法取得駕照,不如一了百了。